当树木发芽时,便自迸出来,这就是生意。
恻隐、羞恶、辞让、是非,情也。是以君子法之,自强不息。
孟子则提出仁,人心也[7]、仁也者,人也[8]之说,显然将仁的意义进一步普遍化了。我认为,这是互相解释的问题。朱熹的这种做法本身,在《四书集注》中是独一无二的,因此受到王阳明的批评。既然不能靠言语显示,也不能靠言语去了解,那该怎么办呢?靠体验,靠自身生命的切身体验。在这样的传统思维之下,朱熹是不可能作出其他选择的,更不可能走上西方式的观念论或理念论。
对于何谓一元论,也有不同看法。朱熹在《四书集注》中,通过解字,将一些隐而不明或未曾明言的意义及其联系揭示出来,这有利于理解四书(或其中一书)的本来意义。正因为如此,他们把解决这些问题的责任,都推给宗教了[10]。
[5] 这不仅是对中国哲学终极价值的认同,而且是对中国哲学方法的认同。冯友兰也说过:人必须先说很多话然后保持沉默。冯友兰后来批评现代西方哲学家说:所着重研究的多半是一些枝枝节节的小问题,而对于可以使人‘安身立命的大问题,反而不讲了。主体性的问题依然存在,人与自然的分离与对立依然存在,理性被进一步工具化了。
只要称得上是现代哲学的哲学,都应当是以逻辑分析为特征的理性主义哲学,不能因其哲学的民族性特征而否定其时代性的普遍意义。就是说,在人与自然之间,要建立一种根源性的伦理关系和审美关系,人对自然界要承担义务,尽其职责,从中便能感受到快乐。
这是冯先生的一个基本信念。这也是所谓的概念游戏。值得指出的是,冯友兰在其晚年的《中国哲学史新编》总结中重新提出直觉的问题,认为应当将概念认识与直觉体会结合起来,才能实现人生的最高境界。这就充分体现出对自然界的尊重与热爱。
现代社会不管有多大的变化,现代人的知识不管有多大的进步,同样有一个安身立命的问题。人的心灵归根到底被归结为理智之心、认识之心,其根本职能与作用就是认识自然,获得积极的知识,进而控制、主宰自然。这既是时代的课题,也是中国哲学发展的必由之路。因为这是人生的真正归宿之地。
但是,只有分析之后,才能知其不可分析。这里表现出冯友兰的批判意识,这种批判意识就是针对现代性的,即指现代西方哲学变成了科学技术的工具,陷入了细枝末节的烦琐分析,丢弃了哲学的根本任务——解决人生问题。
概念游戏当然不是中国人所说的游戏,即无规则的玩耍,而是很严肃的工作,是哲学语言的有规则的运用和逻辑命题的推演。[8] 关于这个问题,已有学者注意到了,如沈幼琴的《中国哲学和可持续发展——冯友兰天地境界研究》(见《传统与创新》,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)。
对于这样的时代,冯友兰是渴望已久的,他的哲学创作就是呼唤和迎接这个时代的到来,并为之鸣锣开道的。二、接着讲的两层含义 根据这一情境,我们可以说,冯友兰的接着讲具有两层含义,二者不可缺一。其实,这种批判意识在20世纪40年代同维也纳学派的争论中就已经表现出来了。这是冯友兰的又一个基本信念。因此,中国哲学的形态也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,即从古代传统哲学向现代哲学的转变。为此,中国哲学不仅要获得新的生命,而且要承担起新的使命,即为生民立命、为万世开太平。
理性是现代哲学的基本特征,而现代理性又是以逻辑分析的方法为其重要特征的。这所谓民族的观点不只是从社会层面上说的,更主要的是从文化层面上说的。
维特根斯坦对不可言说者只是保持沉默而不置可否。冯友兰在建立自己的哲学体系时,提出接着讲与照着讲的区别,并申明他是接着宋明理学讲的。
而且能够超生死,成为永恒的人。在冯先生看来,舍此没有别的方法。
有这种境界和没有这种境界是大不相同的。所谓方法上的突破,就是指经过现代的理性分析即概念游戏之后,又回到中国哲学的本身,言说那不可言说者。在这个问题上,冯友兰不仅有自觉的意识,而且自觉地承担起完成这一转变的使命。[12] 这种理解和态度便构成了天地境界。
在这个问题上,冯先生同样有自觉的意识,即认为中国哲学的变革是有连续性的,决不可能横空出世般地产生一个新哲学。冯先生对金岳霖先生的概念游戏的说法很赞赏,认为这是真正的哲学工作,就是出于这样的考虑。
[9]《三松堂全集》,第1卷,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,第22页。现代哲学需要逻辑语言上的清楚明白,需要概念的形式化即理性化。
所谓现代哲学,可说是以逻辑分析为特征的理性哲学。所谓态度,就是人不仅要有自觉意识,还要有生命情感、价值选择(也是自觉意识),以尊重和关爱的态度对待自然界,其中,便包括道德意识和审美态度。
[14]《三松堂全集》,第1卷,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,第227页道统是内圣之学,属德性之事。但是,这并不意味着这种学说失去了任何价值。但是,道统说的提出还有一层含义,就是在很大程度上突出精神价值的独立性、超越性,从而成为现实政治的指导原则。
从某种意义上说,人的道德素质在执法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。这一方面表现出儒家维护等级制度的立场,但另一方面却又表现出儒家的人道主义精神。
二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,特别是执法者的素质,保证法律能够公正而有效地得到实行。同时,德治学说则可以同现代法治建设相结合,融入法治之中,提高法治社会的人文因素。
即使在提倡重农政策的汉代,儒家也不是反对商业的,在著名的盐铁会议上,儒生们与朝廷官吏展开了一场大辩论,他们公开主张盐铁私卖而反对朝廷专卖,这充分说明儒家是主张发展民间商业的。政治主体同道德主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,政治行为与道德行为是不同层面的活动。